2021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工业互联网展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how / Industrial Internet Show

倒计时

展会新闻

精彩预告:第22届中国工博会即将解锁一场场场场...特殊的会议!

2020/09/28

6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在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着力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基本稳定。


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强调,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扭住关键鼓励探索突出实效,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顺应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和智能化发展水平。


商品经济的发展,宛如大河奔涌,浪潮之下,没人能独善其身。研判商业未来,需要全球视野。每个国家、每个企业、每个人,只有更好地理解全球商业环境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更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


新一轮思维之辩,如何跑赢?


粗略看来,全球化主要有四个象限:商品和贸易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人员的跨境流动以及信息、资讯、思想的碰撞交流。贸易的全球化有目共睹,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到2.0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这为弥漫全球的低迷情绪增添了一抹希望的亮色。


思想跨境交流则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从这个角度而言,新冠危机其实是一场价值观的比拼,更是一场全球视野和思考深度的大较量。在抗疫与应对危机的海量信息中,唯有获取准确的资讯和深邃的观点,才能更好地前瞻这一快速变化的世界。


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中国工博会解锁博弈之道


自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城市功能呈现从单一工业中心到经济中心,到四个中心,再到全球城市的脉络演进特征。近年来,上海增强城市核心功能,积极推进“国际会展之都”建设,会展经济进入“加速跑”时代。


6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升级实施“工赋上海”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强调,工业互联网通过实现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打造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加快工业经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工博会自2009年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认证成为国际性专业展会以来,伴随着上海城市功能增能,以全产业链“智能、互联”——物联、数联、智联三位一体布局高站位,比肩国际一流展会,赋能实体经济能级提升,搭建供需一体化平台,增促国企、行业龙头企业、中小企业、隐形冠军及高等院校开放合作,进一步助力加快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建设。


近年来,中国工博会不断创新展会服务模式,探索“会”与“展”作为展会一体两翼的核心要素,以“会”带“展”,借“展”促“会”,配套论坛尤其在前沿技术与应用的展示、高规格系列发展论坛、供需对接、线上线下一体化宣传4个方面展现了“新”的内涵。一方面,展览因会议而“锦上添花”,另一方面会议因展览而“大放异彩”。


中国工博会携手制造业同仁起而行之,共话智能未来


我们处在一个紧密相连的世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深度捆绑,中国自然也是全球化最重要的推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后疫情时代,这是一场智识、眼界与思考深度的大比拼。你的信息管道决定你的命运,中国工博会正是你亟需的重要管道,构建前瞻未来和应对剧变的思维框架——拥有22载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充分展现现代信息技术赋能产业的重要作用,充分凸显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功能,充分释放中国制造、上海制造品牌效应,充分发挥上海资源配置优势和标杆示范效应。已成为上海靓丽的城市名片,为服务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一个个行动胜过一打打纲领,特殊时期举办的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就是奔着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来,就是呼唤广大制造业同仁起而行之,共话智能未来!

网站已关闭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